国家大剧院景观池今夏收集雨水23670吨

  

国家大剧院景观池今夏收集雨水23670吨

  记者昨天(4日)从市发改委获悉,上半年,本市组织44家企事业单位完成清洁生产审核,总投入3.5亿元实施各类清洁生产方案,可实现年节能7720吨标煤、减排二氧化碳1.66万吨、节水51.51万立方米。

  北京节能环保中心产业促进部副部长于承迎介绍,清洁生产作为一项注重源头预防和过程控制的工作机制,是北京市加快建设国际绿色经济标杆城市的重要抓手。作为新“北京十六景”之一的地标性建筑,国家大剧院去年底完成了一轮清洁生产审核,是文化场馆中绿色节能的典范单位。在节水方面,国家大剧院室外的35000平方米景观水池就具备调蓄功能。“我们利用雨水回收和堵漏技改实现节水增效。水面周边设置4个大蓄水调节池,逢雨季就用雨水作为景观水池补水,降雨发生前提前降低调节池水位,将多余的雨水收集至调节池储存利用。”国家大剧院工程部部长王璟明介绍,夏季累计接收雨水23670吨,利用雨水节水7670吨。

  在照明方面,国家大剧院的演艺场馆实施绿色照明改造。国家大剧院本部的排练厅、戏剧场观众厅、歌剧院观众厅、音乐厅外环廊已陆续更换近千套LED灯具,完成节能改造,选用低功Pg电子耗、高能效等级产品,结合楼宇自控系统和雷达感应控制器,实现照明智能控制,年节电超45万度、减排二氧化碳272吨。“歌剧院观众厅的照明改造还在进行中,预计后年完成。”王璟明介绍,改造后整个演艺场馆将降低65%的能耗。

  国家大剧院的地下车库也已经能够实现智慧照明,国家大剧院的西b1停车场安装了LED物联网雷达感应灯具,可实现按需照明。“车辆进入时,LED物联网雷达感应灯会自动亮起,功率在2至8瓦之间,灯光‘随车随人’,车和人离开停车场灯会自动灭。”国家大剧院工程照明专业主管吕品介绍,目前,西b1停车场104个车位与7条车道共计249个LED物联网雷达感应灯已投入使用,一年节省50%用电量。明年内,地下停车场所有区域的1229盏照明灯都将实现智能化。

  此外,作为北京传统商业转型的代表,红桥市场也陆续实施了“智能配电、智慧供热、高效冷站、污水处理、智慧照明、数字孪生”等11项清洁生产方案。通过建立智能配电系统,实现电力资源的精准分配与高效利用,年节电3300千瓦时;通过打造智慧供热系统,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节供热功率,实现年节能24吨标准煤,年节水180吨;通过建设高效冷站,对制冷设备进行节能改造并增加自控装置,实现年节电24.38万千瓦时;通过实施污水处理设施整体化提标改造,每年减少COD排放12.7吨,实现节电8400千瓦时等。以智能配电系统为例,此前需要10个员工24小时驻守现场,现在全部智能化后实现“无人值少人守”模式。每年节约人力成本和能耗的费用约228.51万元。

  此外,红桥市场还积极响应国家绿电消纳号召,主动购买使用绿色电力,于2025年4月1日,实现29488.88平方米商业楼宇绿电供应全覆盖。通过消纳绿电,减少碳排放2898吨。据悉,通过实施系列改造方案,红桥市场实现综合节能率16.62%,二氧化碳排放减少86.97%。(记者 武文娟)

  版权声明: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西藏网”或“中国西藏网文”的所有作品,版权归高原(北京)文化传播有限公司。任何媒体转载、摘编、引用,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,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。

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: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:京(2024)0000004